電極糊是供給鐵合金爐、電石爐等電爐設備使用的導電材料。電極糊也稱自焙電極,它是依靠礦熱爐內的熱量完成焙燒的,因此,電極的消耗速度與焙燒速度相匹配是電極糊使用的關鍵,由于,礦熱爐技術的發展,逐步向大型化、密閉化方向發展,電極在焙燒過程中由過去開放式爐型獲得的較多的傳導熱和輻射熱減少只有為傳導熱一種,因此電極從爐內獲得的熱量大幅減少,這就要求提高電極糊的燒結性能來彌補這一不足。
電極糊高度是指電極夾子上端到電極糊頂端的高度。如果電極糊過高,電極糊中粗細顆粒易出現分層現象,或者由于糊柱壓力太大而脹壞電極筒,如果電極糊柱太低,則由于糊柱壓力太小,填充性差,難以獲得致密的電極。電極糊消耗過快。合適的電極糊柱高度,有利于提高電極焙燒的質量,減少消耗。若粒度太大,容易出現電極糊懸料故障;若粒度太小,容易造成噴糊現象。
密閉電極糊,電極糊的燒結溫度在300℃以下時,電極糊處于塑性狀態,機械強度低。經炭素技術人員試驗測算,此時抗壓強度只有3--10MPa,幾乎沒有抗拉強度。礦熱式電爐的電極糊軟斷事故往往在這個區間發生。電極糊的燒結溫度在300--800℃時,由于煤瀝青的揮發份已經排出,剩余的煤瀝青已經碳化形成網絡狀,和各種電極糊的原料融合在一起,機械強度達到標值。我們炭素技術人員測算,此時的電極糊的抗壓強度達17--33MPa,抗折強度為7--17MPa,抗拉強度為4--8MPa。在礦熱式電爐銅瓦以下的電極進入冶煉過程后,由于原料溫度的進一步上升,電極的溫度也會進一步上升,機械強度還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增加,其它材料在溫度上升到1500℃時機械強度急劇下降,如耐熱合金,而炭素材料在1500℃是機械強度還在增加,僅測算炭素材料在2200℃是機械強度才開始逐漸下降。所以,炭素材料作為耐高溫材料有著獨特的電極糊的燒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